旧社会遗留给庆阳人民的几乎是文化的荒漠,文化教育十分落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在抗战时期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发展各种教育事业。但在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当时庆阳解放区各地的小学教师奇缺,急需补充大量师资。在这种情况下,陇东分区党委和专署向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提出了在陇东设立一所中学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师等方面人才的意见。
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在陇东建立一所中等学校的决定,确定学校名称为“陇东中学”,并派遣陆为公、孙萍以筹备委员的身份负责建校。在筹建过程中,陆为公通过陇东特委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同志,请他们为陇东中学题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欣然挥毫题词,毛泽东题写了“陇东中学”校名,刘少奇的题词是:“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而奋斗” ,朱德为陇东中学书写了毛泽东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在开学典礼上,当地党政军领导马文瑞、王维舟、马锡五、耿飚等亲临会场,表示祝贺。9月18日,陇东中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一所新式的中学在陇东大地上正式诞生了,这是我党在陇东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中学。马文瑞兼任陇东中学校长,陆为公为教导主任兼总务主任,孙萍为副主任。办校宗旨是:“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培养抗战建国人才。”在此宗旨下,从开办之日起,就遵循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积极培养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课程设置马列主义、国语、政治、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
陇东中学始终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在大生产运动中,与当地军民一起,开荒种地,种粮种菜,喂猪、打柴,修建校舍,自制教具,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仅有效克服了当时物资困难,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实践观点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陇东中学从创办到1948年3月,先后毕业523人,绝大多数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不少人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3月,陇东中学改建为陇东分区党校。1949年5月,又改为陇东分区干校,承担了分区县、区级党政干部离职培训和短期培训任务。至全国解放,两校共培养青年干部889名,陇东中学是陇东干部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