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 秦州区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位于秦州区南郭寺景区,为一进二院式仿古建筑,建有游廊、纪念亭、山门及厢房、四合院、游客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1926.13平方米,新建停车场、道路硬化、广场4237.88平方米,绿化7175.99平方米,展厅1220平方米。纪念馆分“立志报国、百折不挠”、“民族大义、举世敬仰”、“勤政为民、造福桑梓”、“文韬武略、儒将风范”四个篇章,运用图表、文献、实物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邓宝珊将军的光辉事迹。

纪念馆外景

邓宝珊,甘肃天水人。1894年出生在一个弃儒从商的家庭,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辛亥革命时,参加新疆伊犁起义。自1926年起,先后任国民军联军援陕前敌副总指挥、国民军联军驻陕副总司令、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代理甘肃省主席、杨虎城部新编第1军军长等职。此间,他同许多共产党人保持着友谊,对陕甘等地在“清党”中遭受迫害的共产党员给予尽可能的掩护和帮助。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后,邓宝珊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正确主张,在晋、冀、鲁奔走呼吁各方团结抗日。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邓宝珊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提出的八项主张,有力配合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张学良将军被扣南京后,蒋介石派三路大军准备进占西安,杨虎城处境困难,电邀邓宝珊赴西安协助处理。他到西安后,努力协调各派之间的工作,对避免内战、稳定局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起到积极的作用。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战,由红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兰州设立了办事处,此时邓宝珊也在兰州,与中国共产党驻甘代表谢觉哉等同志来往甚密,积极支持办事处开展工作。

1937年邓宝珊(右四)、杜斌丞、黄云兴在西安机场欢送杨虎城(右七)

抗战爆发后邓宝珊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第21军团军团长,赴榆林就任。初到榆林,他即派人与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司令部陈奇涵司令员商谈协防事宜。接着,陕甘宁边区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到榆林,双方达成了和平相处的默契。1938年春后,邓宝珊派驻兵力于鱼河堡,叮嘱带队军官:“维护陕甘宁边区到榆林这一段公路的交通安全,保护来往车辆和人员顺利出入!”整个抗战期间,邓宝珊与陕甘宁边区一直保持着睦邻关系,对蒋介石发动的历次反共高潮,均以沉默对待。邓还多次去延安,同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晤谈。1943年6月,蒋介石电召邓宝珊去重庆,途经延安,毛泽东向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团结、把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到西安时,又同周恩来会晤,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主张深为敬佩。抵渝后,邓听到的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共叫嚣。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他在最后一次见蒋时,犯颜直谏:“国难当头,如再搞阋墙之争,后果不堪设想。”邓宝珊由重庆回榆林再次到延安,毛泽东等对他此行为争取国内民主和平所做的努力极为赞赏。1944年12月22日,毛又致信给邓宝珊,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1948年平津战役时期,邓宝珊担任了解放军与北平傅作义之间的调停人,又以傅作义的全权代表与解放军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保护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此后他又前往包头,协助董其武完成绥远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邓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肃省省长;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1968年在北京逝世。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是国家级红色旅游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肃省党史纪念馆版权所有    陇ICP备15000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