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兰州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纪念馆是1980年依据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旧址建立起来的。现拥有两处旧址,一处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314号,里进三院;另一处位于城关区甘南路700号,东西两院。新馆建筑面积为2893.7平方米,其中新建改建展馆约1500平方米,旧址建筑复原586平方米。新馆推出两个基本展览,即《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日救亡展览》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原状陈列展览》。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前身是1937年5月建立的红军办事处,负责人张文彬,对外称“彭公馆”。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由半公开成为公开组织,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谢觉哉任党中央代表,彭加伦、伍修权等先后任办事处处长,1943年11月,八路军办事处奉命撤回延安。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成立后,立即开展团结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地方势力派人物的工作。先后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贺耀祖、朱绍良,甘肃回族知名人士马凤图、马公章,青海、宁夏地方军队的首领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以及额济纳蒙族图王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共抗日统战政策的影响,有利于巩固甘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各族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推动建立“妇女慰劳会”“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等抗日救亡组织;成立“联合剧团”“王氏兄妹剧团”“西北抗战剧团”“血花剧团”等文艺宣传团体;创建《西北青年》《战号》《妇女旬刊》《回声》等刊物;组建销售进步书刊的“兰州书报社”“生活书店”“同仁合作社”等发行单位。
联络协助“新安旅行团”“平津学生演剧队”以及文化界知名人士茅盾、张仲实、顾颉刚、肖军、塞克、吴渤等来兰从事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在办事处的影响下,罗伟、万良才等人发起组织甘肃青年抗战团。甘工委派共产党员蔺克义、罗扬实、樊大畏等担任领导骨干,“青抗”的组织迅速发展,在全省各地建立分团72个,成员3000多人。
贯彻中共中央指示,营救红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是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又一项重要工作。红西路军失败后,不少失散红军辗转来到兰州。对他们的归来办事处热忱接待,共收容200余人,为他们更换衣服,检查身体,治疗伤病,送回延安。办事处派高金城大夫深入到张掖等地,以开医院为掩护,营救失散红军200余人。办事处还将了解到的被俘西路军战士被编为新兵团送往前线等情况转告中央和西安办事处,使近两千人员获得营救,回到党的怀抱。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帮助甘肃工委配备干部、发展党员、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学习、参加革命斗争。
协助工委举办了党员训练班,谢觉哉和伍修权亲自讲授党课。由于工委的工作处于秘密状态,互相不能公开来往。中央和西北局的指示就通过办事处转告工委。工委给中央的报告和请示,也都经过办事处转报中央。谢觉哉作为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代表,经常参加工委会议,指导工委工作。办事处根据广大进步青年的要求,于1937年秋散发了“抗大”和“陕公”的招生简章。吸引了张生强、李尚忠、张恕、贺进民、夏桪等大批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承担了抗战期间国际交通线上的人员接待及物资转运工作。甘肃是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国际交通线之一。苏联及国际上的援华物资进入新疆后,至兰州再转运到全国各地。中共的重要领导干部周恩来、邓颖超、任弼时、王稼祥、蔡畅、邓发、王明、康生、林彪等人往来苏联和延安,都通过办事处安排。1937年冬致1938年夏,滕代远同志自新疆携带高射机枪、子弹和西药12车,高自立携带皮衣、军火10车,在兰州通过办事处的帮助运往边区。
纪念馆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三十条精品线路,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