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隶属于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张掖市的东大门,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
山丹艾黎纪念馆位于山丹县城文化街上,主体为民族风格的两层楼建筑,硬山单檐,第二层置前后外廊,主楼两侧展厅对称,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4平方米。纪念馆布展内容共分八个单元,全面展示了艾黎光辉的一生。
路易·艾黎(Rewi Alley) 1897年12月2日出生在新西兰南岛克莱斯特彻奇市以西的斯普林菲尔德镇。1927年4月21日,路易·艾黎从新西兰来到中国,在华生活和工作了60年,将毕生献给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建设事业。1982年路易·艾黎85岁寿辰时,北京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甘肃省政府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1987年12月逝世于北京,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2009年,路易·艾黎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艾黎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夏,绥远遭旱灾,艾黎利用假期去帮助华洋义赈会组织修建民生渠的工作。1932年去湖北武汉三镇进行水灾救济工作,为洪湖抗洪人民运送救济粮。1934年他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他和友人多方设法为红军购买了医疗器械和药品。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他冒险去太原,为中国共产党兑换红军在陕西缴获的地方钞票。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并发起组织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曾先后去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地为“工合”筹募资金,成为由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为供应战时军需民用特别是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至1940年,艾黎曾两次来到延安,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接见。截至1942年,“工合”在整个非敌占区建立了约两千个大小不同的合作社和作坊,生产数十种民用消费品和部分军需品。1949年9月,西北野战军进军甘肃河西和新疆,艾黎调拨山丹培黎学校所有卡车,帮助运送部队,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贡献。
艾黎是一位教育家,创立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1942年起,艾黎致力于培训“工合”管理和技术干部的工作,同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收养了大批战争孤儿和烈士遗孤。为躲避国民党对学校的干扰和破坏,1943年该校迁到山丹县,设有近20多门专业,供学生学习和实践。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针,深受山丹人民群众的欢迎,为山丹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先驱者。1953年,学校迁往兰州,改名兰州培黎石油技工学校,艾黎为名誉校长。多年来,该校为新中国的石油和工业战线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现并入兰州城市学院。
艾黎情系山丹,把山丹视为他的“第二故乡”, 1953年定居北京后,曾先后六次访问山丹。1979年6月,在第四次重访山丹时,毅然决定将自己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全部捐赠给山丹人民。甘肃省政府于1982年6月建成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1984年,为纪念他的战友乔治·何克,艾黎在兰州同老校友倡导兴建了山丹培黎图书馆,并为该馆捐赠了2400多册新图书。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为山丹培黎图书馆题词:“学习何克的国际主义献身精神,发扬培黎学校的优良传统”。1984年12月2日,艾黎提出在山丹新建一座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改善山丹农业基础条件,改进畜牧业和林业的管理方法。1987年4月21日,在纪念艾黎来华60周年之际,该校正式开学。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接受艾黎委托,任山丹培校第一任名誉校长。1987年12月27日,艾黎病逝于北京。临终之前,嘱托他的义子段士谋将他的骨灰撒在他工作和生活的山丹四坝滩上,他要与山丹人民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