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回民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西安事变”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面抗战的开始,在“八办”和甘工委的领导下,甘肃回民群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甘工委指派吴鸿宾深入回族群众,尤其是在回族青年学生中开展工作,吸收回族青年杨静仁、鲜维峻、马明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为便于开展回族工作,1937年10月,建立了省属甘工委的党支部——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简称回支),鲜维峻任书记,马明德负责组织,杨静仁负责宣传。“回支”以市区原南滩街10号(现互助巷内)鲜维峻家和原滹沱街18号(现新华巷22号)马明德家(后搬到杨静仁家的菜园即黄河南岸的水车园)为活动地点,进行了各项工作的布置。
在甘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回支”以“伊斯兰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为阵地,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主要是:(1)对广大回族群众进行抗日救亡的教育。针对广大回族群众受落后思想束缚严重的状况,“回支”通过办夜校、办图书室、办壁报、创办杂志、邀请来兰的进步学者、作家作报告等形式向回族群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2)大力开展上层统战工作。主要对象是与国民党当局、封建顽固势力有矛盾的地方实力派人士。(3)改组“回教教育促进会”,使领导权掌握在回族进步人士手中。这是以“回支”为代表的广大回族群众巧妙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此后“回支”的主要活动范围由“伊斯兰学会”转向了“回民教育促进会”。
1940年6月,甘工委遭到破坏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回支”的主要成员杨静仁、张杰先后撤离兰州去延安,到年底,“回支”机构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一些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
“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虽然只存在了短短3年时间,但它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发动广大回族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党的统战工作,发展回族教育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甘肃革命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