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甘肃青年抗战团(简称青抗)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中成立。
青抗是甘肃成立的第一个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全省青年抗日团体,具有相当广的影响力。成立之初,受国民党当局控制,限制着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党组织就同国民党甘肃当局展开了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国民党甘肃当局极欲控制青抗团,允许青抗团总部机构设在国民党省党部机关,以提供办公地点和工作便利条件拉拢青抗团某些领导人。
甘工委决定动员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青年抗战团,逐步把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使它变成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根据这一决定,中共党员罗沔(罗扬实)、樊大畏、刘德纯(蔺克义)等相继进入青年抗战团领导核心。他们通过各个学校的党组织,动员共产党员和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加青抗团,使青年抗战组织迅速壮大和活跃起来。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加入青抗团,并进入青抗团领导机构,改变了青抗团成立初期的复杂成份,稳定了青抗团领导机构和抗日民主倾向,挫败了国民党甘肃当局企图控制青抗团的阴谋,使青抗团的影响和队伍迅速扩大,成为当时兰州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救亡组织。
共产党员和左翼进步青年进入青抗团领导机构后,青抗团立即改组领导机构,进步青年罗伟任团长,万良才任秘书长,甘工委青年委员刘日修和兰州学委书记蔺克义先后任组织部长。学委委员樊大畏和罗扬实分别任宣传部长和总务部长。共产党员姚国俊、贺进民、安鼎铭、原振华和大批进步青年成为当时青抗团内最活跃的骨干分子。
1937年冬,甘工委利用各学校寒假学生返乡的机会,积极促进青抗组织在甘肃省的发展。榆中、靖远、临洮、武威、皋兰、徽县等地和甘肃学院、兰州中学、兰州师范、工校、农校、女师都先后建立起青年抗战团分团,各分团的主要领导和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全省各地的青年踊跃报名参加青抗团,到1938年初,甘肃青年抗战团在全省25个县建立72个分团,团员人数达3000多人。青抗团的成立及其蓬勃发展标志着甘肃青年民主抗日运动达到高潮。
青抗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城乡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创办《西北青年》《抗日通讯》等刊物,举办抗日救亡读书会和演讲会,组织歌咏队,排演街头剧目,用文字、歌咏、漫画和街头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抗日热情。此外,青抗团还募集大量捐款、衣物和各种慰劳品送往前线,支援前方将士英勇抗战,推动了甘肃抗日民主运动的迅猛发展。